抗日战争时期的虎牢阻击战,是虎牢关历史上的最后一场大战,
由于中国抗日军队的英勇阻击,日寇终未能从虎牢关西进。

1944年4月下旬,在豫中会战的虎牢关战役打响,日军铃木旅团步、骑兵5千余人,在20余门大炮、80余辆战车和装甲车的配合下,沿郑洛公路及其两侧地区继续向西进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96军177师(少530团1、2营)配属炮兵第2连,奉命坚守巩县以东诸岭至金沟间阵地,以一部占领虎牢关前沿阵地,及右邻38军,左邻新14师阻击日军。
5日拂晓,十架日机飞临高山寨、黑虎岭、杨村、穆沟,轮番投弹轰炸。日机飞走后,日军炮群开始猛轰。炮火延伸后,日军二千多名步兵分四路进攻。守军方面,第五三一团第一连驻守高山寨,第二连驻守黑虎岭,第五二九团第七连驻守杨村,第九连驻守穆沟。四个连沉着应战,把日军放到近距离內,以周密、精确、猛烈的交叉火力加以打击。四处阵地的守军相互支援,激战终日。
日军在强攻中折损了兵力,于是在战斗间隙里,借着烟幕的掩护,不断把自己人的尸体拉运回去。可是日军不断得到增援,兵力始终未减,攻势依然凌厉。可以说,虎牢关战役打响以来,日军对守军左翼主阵地外围据点的攻击,此次投入兵力最多,攻势最为凶猛,却未能撼动守军的阵地。不过,陈子坚考虑到高山寨阵地过于突出,容易遭到日军火力打击,为减少部队损失,令第五三一团第一连夜间撤至保和寨的黑虎岭防守。
战至这一天,第四集团军的防线上,除孔从周的新编第三十五师阵地被日军突破外,李振西的第一七七师、陈子坚的新编第十四师都拒敌于前进阵地之外。申及智的第十七师当时兵力有限,第四十九团被用作军预备队,第五十一团的两个营去陕西接兵未回,所以申及智以四个营的兵力,即第五十团三个营和第五十一团第二营,始终把日军死死地挡在了外围据点的阵地前。
第四集团军的阻击战打得漂亮,上峰是知道的。就在5月5日这一天,孙蔚如接到蒋介石的电报:
孙总司令:兄部阵地为此次中原战场之轴心,关系全盘之胜败与国家之存亡,务希督饬全体忠勇将士,抱定与阵地共存亡之決心,发挥我国民革命军之战斗精神,奋勇歼敌,达成使命,庶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与本党之战士。此次作战,兄部能屹立不动,指挥若定,至为慰念,希激励所部,始终确保阵地,达成任务,是所厚望。中正手启

既然蒋介石要求孙蔚如继续确保阵地,不能放日军通过,孙蔚如就要做到万无一失。早在5月3日,孙蔚如已经采取了一个妥当的措施。为了堵住一切可能的漏洞,他命令张耀明第三十八军的工兵连长何伟率部,前往偃师以南的杨村,在伊洛河上架设一座军桥,要求能够通过纵队与载重车辆。5日夜12点,在接到蒋介石的电报之后,他又命令张耀明军的炮兵营开往偃师城南的许庄,掩护杨村的军桥。光有炮兵还不够,他又命令孔从周师第一零五团第二营派出一个连,交给炮兵营营长赵益元指挥,星夜开赴杨村保护军桥。
6日这一天,日军谋求从不同阵地取得突破,采取此处通不过就打彼处的战法,结果是处处碰壁。日军从早晨就开始进攻,出动一千多人,在炮火掩护下攻击黑虎岭、杨村、穆沟三处阵地。守军第五三一团第二连坚守黑虎岭,被日军三面包围,仍然坚持抵抗。营长为了应援黑虎岭,采用灵活战术,于10点钟以前派第一连一部从南李庄侧击日军,日军担心腹背受敌,解围撤退。第五二九团防守杨村的第七连和防守穆沟的第九连,打退了日军三个波次的进攻。日军在两处进攻受挫,改变战术,于午后1点钟企图从两连阵地中间穿插突破。敌变我变,守军从两侧夹击,打破了日军的企图。十里铺的三百多名日军于午后5点向黄河滩运动,另一股日军百余人在炮火掩护下攻击张平世连防守的英峪,守军殷义盛第四十团和王训成第四十二团不以步兵增援,以炮战却敌,集中迫击炮将日军轰走。日军还不死心,又有三百多名日军于午后7点从廖峪向大同寨进攻,当日军向沟道运动时,殷义盛第四十团发挥迫击炮的火力优势,集中轰击,打得日军向东溃逃。

虎牢关阻击战,
中国军队以劣势兵力和装备,
凭借虎牢天险,固守虎牢关阵地7昼夜,阻止了日军的前进。
虎牢关下,日本鬼子尸横遍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虎牢关前再次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