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燕歌、柳家、说书人
柳湖东死了。
南湖方圆三百里,没有人不识得柳湖东,南湖千叶柳家的家主。他今年五十三,原本还是一个很有精力的中年人,身康体健,无病无灾,可他忽然间便死了,说是染了伤寒。柳湖东娶了两房妻子,正房早早撒手人寰,只二房诞下一子一女,长姊柳月白年二十五,嫁个倒插门,柳小公子则方满二八。
今日是头七,柳家闭门谢客,大宅内外都是一片惨白。正有一辆挂白绫的马车缓缓驶过长街,西边一道偏门处,柳月白却已和夫君在门外候着来客了。
燕歌隐身在远处的馄饨摊,透过氤氲升腾的水雾观察他们。
马车打造精致,又得柳氏夫妇远迎,定非普通人家,却似乎有意隐藏身份,没有可供辨识的标记。此时是一大清早,天边泛起鱼肚白,长街还很干净,行人寥寥无几。来人特意择了时间,就是不想惹人注意。但燕歌在看到车夫的时候,就已经猜出了他们的身份。
江南花家。
金陵方圆千里内,也没有人不知道花家。“富可敌国”这个词不能乱用,但用在江南花家,却有不少人都肯当真。花家二百年历史,本也兼营两道,只是约百年前兄弟阋墙,最后竟闹到分家。兰花堡从花家独立出去,于江湖自成一派,此后花家便少有子弟涉足江湖,即便有个例,也只是以个人身份,不能牵涉家族。照理说柳家以武林世家立世,与花家交集应当不多,但昔年花家困难时,曾欠下柳家一个大人情,是以总要给柳家人多几分面子。
马车停在柳月白跟前,燕歌的视线被一株垂柳挡住,只见得前后下来两个人。当先是个身量高挑的女子,和柳月白年纪相仿,举手投足一派矜贵气度。燕歌虽然从未见过她,却能够猜出她的身份——花二小姐花清露,一个极厉害的女人。她纵横商场的事迹人们并不怎么关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当年花老爷子要为她许亲,她死活不依,还以花家产业同老爷子打赌,最后竟真成就了“江南商贾三百家,谁见花二不低头”的名号。跟随花二其后的则是一个少年,十六七左右,看不清楚长相,观其行止温文,略带书生气质,又不失名门风度。
燕歌咀嚼着三鲜馅的馄饨,在脑海里逐一排除少年身份的可能。花如令花老爷子膝下该是有五子二女,以他的年纪,莫非……
“呼,好烫!”
燕歌一惊,这才发现馄饨摊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客人。这人坐在燕歌右边的长凳上,弯腰塌背,面容苍老,留着山羊胡,颧骨尤其突出,手旁一卷破烂话本,脚边一把老旧胡琴,像是个穷说书的;注意到燕歌在观察他,咧开嘴笑一笑,点头算打招呼。
燕歌心下悚然:为何他先前竟对这人全无察觉?这人又是什么时候要了馄饨?馄饨是什么时候上来的?
他将目光重新投向柳宅。两边互相见过礼,柳月白回身招手,门里又出来个同花家那一般大的少年,便是柳小公子柳云修。几人不知说了些什么,柳家姐弟竟随花家人同上了马车,在这当口离开了柳家。
“今儿个是柳老爷头七。”燕歌听右边那人含糊不清地说,“莫不是到了回魂时候,出去避了?可怎么没见柳家夫婿跟着走?”
燕歌扫他一眼,并不答话。
那人却不以为意,反像来了兴致似的,堆起皱纹问燕歌道:“阁下是公门中人?”
燕歌筷子往碗底一杵,起身道:“却不知阁下是何方神圣?还请报上名来。”
那人摆手道:“老朽不过是个说书人,别人也都叫我说书人。”
燕歌道:“说书人?”
说书人道:“说书是门学问,也是门行当。大家各说各的,岂非孤掌难鸣?”
燕歌盯着他,沉声道:“莫非阁下便是‘茶馆’的馆主?”
柳湖东死了。
南湖方圆三百里,没有人不识得柳湖东,南湖千叶柳家的家主。他今年五十三,原本还是一个很有精力的中年人,身康体健,无病无灾,可他忽然间便死了,说是染了伤寒。柳湖东娶了两房妻子,正房早早撒手人寰,只二房诞下一子一女,长姊柳月白年二十五,嫁个倒插门,柳小公子则方满二八。
今日是头七,柳家闭门谢客,大宅内外都是一片惨白。正有一辆挂白绫的马车缓缓驶过长街,西边一道偏门处,柳月白却已和夫君在门外候着来客了。
燕歌隐身在远处的馄饨摊,透过氤氲升腾的水雾观察他们。
马车打造精致,又得柳氏夫妇远迎,定非普通人家,却似乎有意隐藏身份,没有可供辨识的标记。此时是一大清早,天边泛起鱼肚白,长街还很干净,行人寥寥无几。来人特意择了时间,就是不想惹人注意。但燕歌在看到车夫的时候,就已经猜出了他们的身份。
江南花家。
金陵方圆千里内,也没有人不知道花家。“富可敌国”这个词不能乱用,但用在江南花家,却有不少人都肯当真。花家二百年历史,本也兼营两道,只是约百年前兄弟阋墙,最后竟闹到分家。兰花堡从花家独立出去,于江湖自成一派,此后花家便少有子弟涉足江湖,即便有个例,也只是以个人身份,不能牵涉家族。照理说柳家以武林世家立世,与花家交集应当不多,但昔年花家困难时,曾欠下柳家一个大人情,是以总要给柳家人多几分面子。
马车停在柳月白跟前,燕歌的视线被一株垂柳挡住,只见得前后下来两个人。当先是个身量高挑的女子,和柳月白年纪相仿,举手投足一派矜贵气度。燕歌虽然从未见过她,却能够猜出她的身份——花二小姐花清露,一个极厉害的女人。她纵横商场的事迹人们并不怎么关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当年花老爷子要为她许亲,她死活不依,还以花家产业同老爷子打赌,最后竟真成就了“江南商贾三百家,谁见花二不低头”的名号。跟随花二其后的则是一个少年,十六七左右,看不清楚长相,观其行止温文,略带书生气质,又不失名门风度。
燕歌咀嚼着三鲜馅的馄饨,在脑海里逐一排除少年身份的可能。花如令花老爷子膝下该是有五子二女,以他的年纪,莫非……
“呼,好烫!”
燕歌一惊,这才发现馄饨摊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客人。这人坐在燕歌右边的长凳上,弯腰塌背,面容苍老,留着山羊胡,颧骨尤其突出,手旁一卷破烂话本,脚边一把老旧胡琴,像是个穷说书的;注意到燕歌在观察他,咧开嘴笑一笑,点头算打招呼。
燕歌心下悚然:为何他先前竟对这人全无察觉?这人又是什么时候要了馄饨?馄饨是什么时候上来的?
他将目光重新投向柳宅。两边互相见过礼,柳月白回身招手,门里又出来个同花家那一般大的少年,便是柳小公子柳云修。几人不知说了些什么,柳家姐弟竟随花家人同上了马车,在这当口离开了柳家。
“今儿个是柳老爷头七。”燕歌听右边那人含糊不清地说,“莫不是到了回魂时候,出去避了?可怎么没见柳家夫婿跟着走?”
燕歌扫他一眼,并不答话。
那人却不以为意,反像来了兴致似的,堆起皱纹问燕歌道:“阁下是公门中人?”
燕歌筷子往碗底一杵,起身道:“却不知阁下是何方神圣?还请报上名来。”
那人摆手道:“老朽不过是个说书人,别人也都叫我说书人。”
燕歌道:“说书人?”
说书人道:“说书是门学问,也是门行当。大家各说各的,岂非孤掌难鸣?”
燕歌盯着他,沉声道:“莫非阁下便是‘茶馆’的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