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一
开篇对白:
“老张,弄啥哩啊?你兜里揣着那么多卡,是准备干啥?”
“某弄啥,这不攒了可长时间钱了,想着以后养老时候不想给俺孩儿太大压力,准备买个商铺以后收点房租算了。”
“哦,,,,拜拜”
“哎?我说老王,你啥意思啊?不对劲儿啊你?把话说完再走?!”
“某事某事,我去忙会儿,走了啊”。
………

以上是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某两个大爷“喷的两句阔儿”。转个画面吧,说说今天的正事:禹州商铺!
在“河东三十年前”,说起来商铺,被人津津乐道的一句话就是:一铺养三代。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商铺靠着稳定的租金流可以让三代人受益。跨越到“河西后的三十年”,如今的商铺还能这么坚挺吗?!
咱们先回到2006年的光景。还记得当年在迎宾西路,就是亚细亚西边300米左右,当时生意火爆的“美特斯邦威”、“森马”吗?当年的服装生意是真好,包括运动品牌的安踏、李宁等。如果大家经常去迎宾路逛街的话,应该记得有这么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总是站在美特斯邦威或者是森马门口,一手叉着腰,一手抽着烟,也不说话,就是抬着头默默看着进店买衣服的人或者看着经过店门口的路人。没错,他就是当时美邦和森马的老板,一个来自浙江的生意人。现在迎宾路,已经找不到他当年自信的抽烟姿势,人呢?不会走了吧?嘿嘿,还真让大家猜对了,回浙江了。想想当年他挣了咱们大禹州小青年多少的毛爷爷啊,想到这里,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讲,哈哈。为啥一个好好的服装生意后来不干了,回去了?是生意不好做了吗?对!后面几年,服装行业迎来了电商的第一次大规模冲击。当年马云、刘强东等大佬,相继开辟电商市场,不断扩大网购影响力,直到2010年以后,电商大规模抢滩登陆,并且一路高歌猛进,从服装、食品、家居等分类领域,不断抢占实体市场。很多在商铺内经营的生意,有先见性的商家,开始了线上线下共同经营,并逐渐转变为线上为主的营销模式,在发现线上可以销出更多的货后,便逐渐的从商铺退到了仓库做发物流。同时,这几年,物流行业作为配套行业飞速发展,顺丰、中通、申通、韵达等,不断有新的快递公司的快递员每天串行在大街小巷,还时不时顺手帮你带出去点生活垃圾。美邦、森马是个例吗?肯定不是!这样店铺的更迭,数不胜数,往往是一个店铺换了租户,另一个商铺也等着换。为啥商铺稳不住租户?是商铺租金太贵了吗?不应该啊。我们来算笔账:据美邦和森马的房东说明,2006年至2009年期间,租金每间在12万左右每年(别咋舌,当时就是这个价),现在是2019年,现在亚细亚西边附近的租金多数是4万5到6万不等(亚细亚东会贵点),相比2009年足足降低了一倍!!!这是啥概念?!按照通货膨胀和人民币贬值的角度,现在商铺租金最低翻一倍到两倍才是正常的,现在来看,不仅没涨租金,***降了一倍,两头一算,实际是亏了2倍。说因为啥,很多兄弟姐妹都会说:现在生意不好做,租户也赚不了啥钱,咋交房租?确实,租户不赚钱,拿啥去交房租?这里面,我们只说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排除某些依旧是能赚暴利的或是倒赔钱的租户(这都是极端,不具备普遍性,因此不做统计),受电商冲击,部分行业饱受风吹雨打,艰难前行,有的受不了的甚至干脆就离开禹州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还能忍耐的,继续迎接微商、视商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