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1日漏签0天
刀郎吧 关注:322,391贴子:3,658,39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 546回复贴,共12页
  • ,跳到 页  
<<返回刀郎吧
>0< 加载中...

回复: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山歌寥哉》歌词全面解析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歌曲《珠儿》依然是四句一段,里面不但有前后珠儿的视角,最后还加上了作者的视角。
网上有人说,歌词的人称代词一会儿是他,一会儿是我,一会儿又是她,这是低级的语文不及格的表现,他们少数人怀着幸灾乐祸的恶意,高声宣称说刀郎文化水平差。如前所述,与这种品行和理解力都有问题的人沟通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大多数感知到《山歌寥哉》优美而尚未完全理解词意的朋友,咱们可以细细品酌一番。在此说一句,刀郎的《山歌寥哉》,不但文学层面、文化层面、音乐层面有所创新,在哲学层面,他承继先秦诸子真义,与现代语境融合,也有所创新。
歌曲《珠儿》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面两段,写了原来的珠儿,他本身就是冥界的存在,但对人世间也有无穷的爱恋。第二部分写后面的珠儿(詹儿),他可以往来于人间与冥界,他全身心地爱着人世间,为了父母亲友的健康和感情寄托,他全力以赴地沟通着冥界与人间。第三部分为说唱部分,是以旁观者(作者)的口吻表达感叹,并与那些善良、热爱人世间的魂灵进行交流和链接。
①因为原著中说,原来的珠儿是为了讨债而降生到李化家做儿子,所以,珠儿本来就是属于冥界的存在,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离开人间的。理解到了这一点,第一段就很好明白了。他的人生在地下的城市(冥界),对于窒息(窒息可以理解成原著中他来到人世间是痴傻状态,或者象征人世间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他不会感到恐惧;他出生前就会啼哭,因为他出生前一直是冥界的存在,啼哭说明他的记忆还在冥界之中,冥界的神殿是他记忆中清晰的部分,他用啼哭来表达链接。
②第二段写珠儿在人世间的情况。醉倒在冬夜,不是醉酒,是对人世间的迷醉,尽管冬夜凄冷,但人世间依然令他热爱;他梦见姐姐,那是姐姐在人世间的形象,因为冥界中他与姐姐都没了人间的记忆,他们是没有关联的;姐姐虹影如灯栩栩如生,这是光亮明灿的形象,说明他爱他的姐姐,爱这人世间;姐姐离开了,他因此而出现,他觉得姐姐也爱这人世间,所以揣摩着自己是姐姐在人世间的凭证。
第二段最后一句以珠儿的角度对话姐姐,所以自然地过渡到“我”的指称代词上来,在这一句之前都是以作者的指称来写珠儿的,所以用的是“他”。但第三段开始,我是指化身成珠儿的詹儿了。当然,原著中,詹儿自己和其他不少人都把詹儿的人格当成了珠儿。这里人格交错,都以“我”来指称。不但不是混乱,而且完美的处理并表达了故事中两个人格的重合问题。
③詹儿化身珠儿后,他想干什么呢?他要去向姐姐问起那个算命先生,他要找算命先生给姐姐卜上一卦,好提前知道姐姐离开的时候。他要为姐姐唱挽歌,好好地纪念姐姐的离开——这里时间是没有逻辑的——是詹儿化身珠儿后的愿望。如此便更巧妙地表达了对姐姐离开的无奈,和自己从未见过姐姐在人世间的样子的遗憾。
④他要去告诉和姐姐异界同梦的爱人——这里的爱人,最开始我和网上不少人一样,也以为是指姐夫。但多听几次后,感觉不对,爱人应该是指原来的珠儿。姐夫与姐姐异界时(姐姐生前),是不同梦的,在一起时即使同梦又同在冥界,不存在异界同梦的情况。而珠儿生时姐姐已去世,他们一直是存在于异界,他们都热爱这个世界,都爱的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是同梦。詹儿自己变成了珠儿,所以他称谓原珠儿为“和姐姐异界同梦的爱人”更合理。
告诉他(珠儿)/吻过的山川与河海已经醒来——象征珠儿爱过的人世间很美好,父母健康,都挂念着他。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⑤然后是詹儿安慰珠儿,不要遗憾自己没有在人世间留下痕迹,不要太在意凡间的肉体,时间向前,你现在的存在也是美好的;时间是我们无法参透的东西,它如尘雾寒窑般隔断了我们所有的眼神(眼神代指我们的留念和期盼)。
⑥詹儿与亲人交流后,然后他想去看看故国家园的神殿。之前表达人世间的美好,都是从山川大地方面说的,这里开始,他关心的是人文。故国家园,说明他对自我归属的认可;神殿,是指他对先哲们创立的成就的认可;现在藏牌弄千幻化人寰的俗世恶人横行,他要把他们揪出来。
⑦往日出征遗弃的老狗——前面路南柯里有人说写了抗战将士,我不太认可。反倒这里,我觉得极有可能是写抗战将士。四川是一个抵御外族最激烈的地区,从元末抵御尚处于野蛮阶段的蒙古人,到清末抵御满清,死伤殆尽而从未屈服,保路运动不是特定事件引起的,而是四川那边从未停止过对满清的反抗。抗日战争中,川军也是最不惜命的,特别是川军中有一支童子军,全部战死在战场。歌曲作者刀郎也是四川人,估计对这些事也有所知晓并感触颇深,所以借詹儿之口,纪念抗战中战死的那些早夭的少年。不知刀郎是否真的把“出征”特指为川军中死去的那些少年,但我每当听到这里时,是这么认为的。
有多少祭奠的三牲/多少的祷言——他想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
⑧我要问问他穿越多少次劫难/何时能回来——这里的他,指多次投胎轮回的珠儿。问问他山水相逢的命运/谁在替她安排——他还是指珠儿,她是指命运,意思是说有人在操纵命运。这里是詹儿在逐渐表达怨念和不满。
⑨紧接着,怨念已经变成了怨愤。我看见/翻阅时光有人撕毁了序言——这里是倒装句——有人翻阅时光,撕毁了序言。意思是有人改述了历史,曲解了先哲们的话语。所以后面又说——无法接受这失控的日子/所以谎话连篇——前面有人撕毁了序言,现在不知所措不明所以,因此用谎话来欺人和自欺。
⑩然后进入第三部分,以作者的角度来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歌词中人物角度的分析,曲和唱也是很重要的依据。《珠儿》的三部分人物视角,曲唱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唱腔、情绪、旋律都是泾渭分明的。而多年沉浸刀郎部落,习得木卡姆音乐表现形式精髓的刀郎,在《山歌寥哉》中把这种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融合得自然而然。刀郎木卡姆音乐特点是多人同时表现不同的内容,甚至不同的风格。《罗刹海市》旋律与编曲用不同的节拍;《珠儿》结尾一段说唱是作者的表达,加上重复前面珠儿的怨愤之语,二者同时各自出现,都是运用了木卡姆音乐特点。这些地方应该算得上音乐形式的创新,而结合需要表达的内容,融合得准确贴切,大大地增添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那双火焰闪烁咄咄逼人的眼睛/因为狱卒与囚徒共用而筋疲力尽——我对珠儿的屈死又心怀善念、依恋和爱的故事表示愤慨,所以眼中火焰闪烁咄咄逼人,也可以说,因为我在意人世间这一切,所以咄咄逼人。我某些念头、认知和能力限制了我自己,所以是狱卒,尘世间的我就像囚徒,所以共用我的眼睛(眼睛代指表达出来的感情)——这一切都是相对神而言。我拥抱掌管生死的青帝(东岳大帝),因为你给了我伟大的生命。
接下来一段,是对青帝的倾诉。珠儿的善念、依恋和爱,与我们千千万万的孩子、子孙后代一样,我们成年人也曾经如他们一样,所以,请大帝你对我们报以微笑,理解我们的愤概和怨念。
最后一段。在宗祠里供奉的古老的血统/不会因宫殿的辉煌而交融——是说珠儿这样的人不会出现在宗祠中,不会出现在先祖的序列里,宫殿再辉煌,也不会有他们的位置。那些充满爱意却逝去后不能列入宗祠的灵魂,他们在暗与亮的交替时分,在冥界和人世间的交接之处相会,心中却是柔情蜜意。
心有大爱者,常哀人而不自艾;心逐己欲者,时戚戚而怨人。哀哉,《珠儿》!


2025-08-01 13:23: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猜刀哥下一首唱《弹词话本》里的歌,可能是《瓜洲渡》。《我的星座》唱生命的绚烂及波澜,纪念李玟;《翩翩》慕仙;《花妖》是唯美的爱情;《瓜洲渡》叹流年。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里别老是吞贴就好了,能过来的30多万都是真爱粉。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山歌寥哉》歌词全面解析
作者:王述
09 翩翩
聊斋中有同名故事《翩翩》,原作类似于桃花源记与刘阮遇仙的故事,主要表达凡人对仙境的一种向往。
网上解读这首歌的不少,大多是说歌中在叹流年、叹人生世情,甚至有的人说是在写爱情不可长久的凄美。我觉得都不是的。写的什么暂且不讲,如果循环播听很多次,当你听明白后,会觉得桃花源也是索然无味,刘阮娶仙也是寥寥无趣。
这首歌词虽短,故事性却很强,而且比原著更丰富精彩。如果只是品听出曲中的景与境,而未对曲中的故事有太多的遐思,那定是没有感知到作者的细腻。
原著《翩翩》写的是少年罗子浮,他父母去世早,被膝下无子的叔叔收养。叔叔在朝中为官,家境优渥,视他如己出。罗子浮与人学坏,十四岁时喜欢上一位妓女,跟随妓女到了金陵。钱财用光时,妓女没有嫌弃他,但身上长满脓疮后,妓女就把他赶了出去。他一路乞讨准备回家,但回到家的附近,因为自觉无颜见家人,又不敢回家,就在附近转悠。转悠的时候,遇到一位像仙女般漂亮的女子。女子名叫翩翩,带他回到自己的洞府。翩翩让他在洞府前的溪水中洗浴,治好了他的脓疮,又用类似芭蕉的树叶给他剪裁成衣服,让他好好休息。罗子浮焕然一新后,爱慕翩翩,求欢于翩翩。翩翩只是调笑他是轻薄子,但还是乐意的与他欢好。
罗子浮与翩翩同居洞府,期间又一仙子名花城,过来做客。罗子浮迷惑于花城的美貌,欲轻薄不轨,翩翩略施小惩,让他身上的衣服立即化为树叶。罗子浮立马收敛身心,翩翩也没有计较,一点都没有责怪他,对他与平时一样好。翩翩和花城反倒拿这事来开玩笑,花城说翩翩是醋坛子,翩翩说花城喜欢诱惑别人家男人。
一年后,翩翩生下一儿子。罗子浮想念叔叔,想带家人回家看看,但翩翩说她不能去,不过叔叔身体很健康,叫他不要挂念,如果他实在挂念,可以等儿子结婚后回去。十五年后,儿子与花城的女儿江城结婚,罗子浮带着儿子儿媳回家看望叔叔,叔叔一家很开心,“喜如获宝”。后来,罗子浮思念翩翩,就带着儿子去探望。但是找不到路径,没见着翩翩,他很伤心。故事就结束了。
原著《翩翩》与刘阮故事如出一辙,另无新意。下面来逐句分析歌中的词意。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歌词只有三段主歌,两段副歌。但是第二段后安排一段副歌,然后才是第三段主歌,然后又是另一段副歌加上重复的第一段副歌。
①第一段主歌是翩翩出场。谁不是错过了四下报更的鼓声/总有人偷偷拨弄镜月的指针——错过四下报更的鼓声,是指无数凡人,四更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到3点时。这个时候大家睡梦正酣,所以错过四下报更的鼓声,意指凡人没有体会到时间的流逝轮转。四下也可以理解成四周,意思就成了,凡人总是错过报更声,比喻流年易逝。镜月的指针,指针是时针的意象,镜月也有代指时钟的意象,可以代指时间。但这里不全是指时间,镜月也有镜中花水中月的意思,代指虚幻的凡世。意思是,翩翩是仙,仙人可以掌控时间的流转,也可以幻化尘世间的一切事物。
罂缶的酒瓶化来绮纨与楼阁/绿芭蕉红樱桃孑然一身的过来人——罂缶,陶制的瓶子,是原著中写到的,“室隅一罂,贮佳酝”,翩翩用它幻化尘世间的一切,包括绮纨和楼阁。绮纨,绮丽的衣服。绿芭蕉红樱桃,也是原著中写到的,翩翩用类似芭蕉的仙树叶幻化成衣服。
网上有人引用宋词有绿芭蕉红樱桃的句子,解读成这里是流年易逝的意思。歌曲中应该不是这个意思。翩翩是仙子,她长生,可以幻化尘世间的一切,如果她在感叹流年易逝,这本身是不合理的解释。
这个地方单纯的就是描述翩翩是仙子,在我们眼中常见的器皿和植物,她却幻化出了生活所需之物,建造出一个漂亮的楼阁庭院。红樱桃在原文中没有,属于衍生、演绎出来的景象,并无不妥。
这一段的孑然一身,网上有人解读成翩翩孤清寂寥的形象。加上有过来人一词,说是翩翩以过来人的身份独自守着曾经欢好过的场景,这种思念很唯美。还有人说,不管怎么解读,这孑然一身的说法太突兀,作者这个词用得不好。殊不知,这里用孑然一身是另一个故事的伏笔,第三段也有呼应的。作者把原著的故事延申了,远远地开阔了故事的境界。
这一句的过来人,也并不是现代意义的“过来人”,它就是字面意义,走过来的人,意思是:翩翩孑然一身地来了。
读了罗子浮的故事,大家自然而然地以为罗子浮凡夫俗胎,运气真好,竟然遇到并可以与如此美貌的天仙欢好。歌曲提醒了大家,怎么能尽做好梦呢,翩翩本就是来找罗子浮的。翩翩是仙,人世间的一切了如指掌,她知道罗子浮的一切,巧遇也只是因为翩翩在那里等着他。原著中也提到,翩翩知道罗子浮叔叔的情况,让他不用担心挂牵。翩翩对人世间的事、人甚至时间都是了然的。所以,她遇到罗子浮是因为她主动来找他。如此理解,孑然一身地来了就很合理。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②第二段写罗子浮凡人的经历所遇与视角所感。
未曾走到绝境路彼岸花不开/辛酸只为长安远倒卧在琼台——未曾走到绝境路,因为他遇到了翩翩,得到了翩翩的帮助与眷爱,他本来糟糕的人生又如意起来。彼岸花不开,彼岸花指凄美绝望的死亡之花,同样是指他人生又光彩起来的意思。
本人还想到另一层意思。佛家有光明大道之说,然后进入解脱的彼岸的说法,佛讲解脱,也是一种抛弃七情六欲的人性的修炼成果。但仙佛最大区别也在这里,仙是有人性的,它只是讲究提升人性,并不摒弃七情六欲的人性。对于仙来说,佛是一种无情道,非正道。因此这里是否可以理解成:罗子浮即使人生失意如此,也并不慕求佛所说的彼岸,无论得失,他流连于自己的人生——两种理解与歌中罗子浮浪游人间又得遇仙女的故事都不冲突。因此,本人对这句歌词同时持有两种解读。至于真意如何,只有刀郎的说法最具权威。
辛酸只为长安远倒卧在琼台——长安代指功名利禄,追求功名有太多辛酸;琼台代指仙境,罗子浮没有追求功名,他遇见了翩翩,走进了仙境。这两句是对罗子浮经历的描述。
小心那流射的海市售卖的开花杖/辽遥的天河啊纷纷流淌的挽歌郎——罗子浮走进了仙境,但他是凡人,所以要小心它的得而易逝。流射,眼泪流出来的样子,古诗里面有这样用的;海市,指海市蜃楼,也可以指仙境中的市场;开花杖,烟花。意思是说,罗子浮进了仙境遇到了翩翩,但对凡俗的他来说,经不起时光的流逝,终会转瞬即逝。凡人向往仙境,但遥望时,看到的只是辽遥的天河,那里并不是仙境。无数向往者已经逝去,后面的向往者为前者唱过挽歌,也已经逝去,所以,去往仙境的路途——天河中纷纷流淌着挽歌郎。


2025-08-01 13:17: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③第二段后的第一段副歌,本人认为是最精彩的。词中突然出现了蓝采和的形象,有人说这里是借蓝采和之口,感叹人间的岁月变迁。笔者王述觉得不是的。首先,蓝采和是仙,原著中感叹的也只是是写故事的作者,蓝采和并没有感叹,他在游历凡尘时也是逍遥游的境界。其次,沧海桑田是凡人的角度才觉得是岁月沧桑,对仙人的蓝采和来说,沧海是泛着清波的,这是一种美妙的场景;这种美妙逍遥难道是劝说凡俗的罗子浮,让他不用感叹吗?当然不是,作为凡人的罗子浮,他见不到泛清波的美妙,岂不更加伤感悲叹?
蓝采和的形象出现在五代,五代、宋、元、明都有关于他的记载,现代蓝氏族谱中也有他的记录。根据歌词中“醉酒当歌,桑田泛清波”的描述,刀郎引用的应该是宋朝的《太平广记》,网上的原文、注释与解析很多,原文很短,转载于此:“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词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及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至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于濠梁间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第二段写凡人罗子浮在感叹流年易逝,紧接着就是仙人蓝采和歌赞时光中来去自如的美妙。两者没有可比拟的地方,但细细品听后,会品出一种故事性来:蓝采和就是后来的罗子浮,罗子浮曾经是蓝采和。
这样解读,并不是臆想,后面紧接着的第三段主歌是有所指向的。“他也曾是划破了绚烂流落在人间”——他,指罗子浮,划破绚烂,指离开仙境。意思是罗子浮并不是凡人,他本身就是仙人下凡,是转世体会红尘繁华也好,是化身凡人游历尘世美好也罢,总之他不是凡人,这是此句歌词明确地表达的内容。
蓝采和即罗子浮,有三种途径去理解。
第一种是故事本身的推理,原著中罗子浮离开翩翩时,翩翩与花城曾说“暂去,可复来”,故事结尾却是罗子浮和儿子儿媳没有找到翩翩。所以罗子浮后来的故事,理解成他本是仙人转世,故事之后可与翩翩再次相见,也是合理的。既然罗子浮也是仙,蓝采和本身就是仙人转世,他再次转世为罗子浮,歌曲中讲出这样一个故事来,并不违和。况且,即使没有原著这句对话,歌曲作者讲出罗子浮也是仙并且就是蓝采和转世这样一个故事来,也是一次很成功的创造性延申。
第二种途径是,歌曲中用了“同一”的修辞手法,直接把罗子浮化为了蓝采和。蓝采和与罗子浮都是故事中的人物,蓝采和的对酒当歌是他作为罗子浮与翩翩分开后的故事的衔接,这也是逻辑之内的另一个故事。
关于“同一”,除了庄周梦蝶,传统文化中还有别的地方有所表达。比如说成语“和光同尘”,语出《道德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里的基本观念是:万事万物可以是相通的。世界有其整体性,个体可以感知到整体,也可以感知到另外一个个体。
《庄子·秋水》中,曾记载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后来我们称之为“濠梁之辩”。
庄子说: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好欢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不知道你所知道的鱼的快乐;你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先不说这个,我们既然在讨论鱼的快乐,既然都说出“鱼的快乐”了,怎么能说不知道呢?
现代人说,这里是庄子在诡辩,偷换了概念。其实,说是诡辩的,没有进一步去琢磨他们表达的异同。他们根本的差异在于两者的出发点不一样,也就是,他们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惠子的认知里,世界的个体是绝对的不同,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准确定义;庄子的认知中,世界是一个整体,个体间是有同一性、有关联的。
至于对世界这种本质的认知谁对谁错,我觉得目前无法判断,因为物质的最小颗粒、时间、力等物理本质,我们目前依然无法解释清楚,上面的两个基础认知都无法证伪。
注重个体差异和概念准确性的“名家”,我们传统中重视少,西方重视这一点,发展出了以理性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文明。我们重视道家的世界有其整体性这一点,所以对理性和个人主义接受比较迟缓。需要特意说明的是,即使持有世界有其整体性这一点,也并不是反对理性和个人主义的。因为哲学上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与世俗遵行的理念是有差距的,所以道家依然是宣扬人的独立性,而且是宣扬人从心灵各个层次的独立性。虚怀若谷,是人可以容纳一切却不干扰那个本真的“我”的一种独立自由的状态,是为了心若不系之舟,遨游八荒九野而能独行其道。
同一的内涵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比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种物我两忘,自己就是白云与飞鸟的状态,以及陶渊明“陶然忘机”的田园诗,就是表达同一的理念。西方文明中从来没有这种文化表达,英国也有田园诗,但准确的说,他们只是田园抒情诗。
“同一”的表达方式在《山歌寥哉》中应用较多,在《花妖》中把香玉同一为民间故事人物,在《镜听》中把“次妇”同一为其他女子,在《珠儿》中把珠儿同一为其他早夭的孩子,在《翩翩》中把罗子浮同一为蓝采和。这种创意比传统文化中的表达更进一步,直接把另一个人或物安放在前面的人或物的记述过程中去。
第三种理解途径是曲唱,第二段主歌罗子浮的感概后,副歌唱蓝采和时,明显是一种逍遥自在的情绪。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④第三段主歌是故事的补充,使歌曲中的故事具有了完整度,这一段清晰明了,一点也不隐晦,目的是对前面故事的阐释。她也曾是越过了银河万里的荒原/他也曾是划破了绚烂流落在人间——翩翩从辽遥的天河之外的仙界来到凡间追随罗子浮,越过了万里银河的荒原;罗子浮离开仙界转世成了凡人。佛家中投胎转世是被动的,道家的转世为人是主动的,罗子浮划破绚烂,就说明是他主动离开仙界。他为何要离开仙界?因为他向往、热爱人世间,他喜欢这短暂但精彩的人生经历。
唯有那不眠的凭栏与情仇依舍/是云摇是雨散都在同一个摇篮——第一句是说两情依依的场景,人间美好景致中,他们在一起。因为两情相悦对仙人来说是人的初级情感,所以他们之间的欢爱就像同在摇篮一样。既然有这些念想,那说明翩翩与罗子浮一样,也喜欢人世间的这些美与爱。她在漫长的时光、游历的人世间和缥缈的仙界,时刻都在怀念。
⑤最后两段副歌,请注意,依然没有感叹。邯郸梦啊古今同/荣华易去青山处处英雄冢——对仙人来说,荣华易去和青山处处英雄冢都没什么好感叹的,这是尘世的自然情况。仙人唱出这句,是对人生短暂却有万般精彩和热烈的人性的一种向往,这也是蓝采和喜欢转世为人的原因。对仙人来说,青山处处英雄冢是一种豪情,是他感受到的美。
当然,这一句理解成唱的是凡人眼中对流年易逝的感叹也可以,拿来与后一段仙人眼中的自在作对比,两种理解与歌曲中的故事都不冲突。
蓝采和醉酒当歌/红颜易老转眼桑田泛清波——重复前面的副歌,但前面的第一次出现有延续故事的作用。这里作用是与邯郸梦做对比,邯郸梦唱出凡尘世间的美,这一句在这里是唱出作为仙人,逍遥于人世之外时的大自在之美。
因此,这一首歌与网上所有人理解的都不一样,它的主题不是叹流年,不是伤人生,也不是写爱情的伤悲——尽管这几种情愫在曲中都写到了。它是写了一个故事,热爱凡尘的仙人,转世到人间,他的伴侣也到人间来找他,他们逍遥于缥缈辽遥的仙界,也留恋人间的美妙。
缥缈河汉,仙侣结俦,幻化尘世,醉酒当歌;沧海桑田,逍遥往游,自在翩翩,永生为乐。
慕哉,《翩翩》!


  • 艾里蒲
  • 吧主
    1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空明963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发的评论删除是几个意思?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第四把交椅
  • 高级粉丝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述哥真真刀迷也,致敬


2025-08-01 13:11: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我是王述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翩翩解析是写得最长的,有5000多字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 546回复贴,共12页
  • ,跳到 页  
<<返回刀郎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