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吧 关注:1,113,478贴子:2,869,908
  • 9回复贴,共1

中华民族历来就不是吃素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25 00:39回复
    说到历史。我们必须从字源头上来解说。
    美字是以羊大为美。所以我们历史上造字开始就是以羊肉为美食甚至是主食。
    否则美字可能完全会是另一个结构。比如如果按照素食者观点,素食是传统美食的话,那么肯定是果大为美,或者菜大为美,而不是羊大为美。
    这个是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文字专业的陈五云教授说的。在语言文字历史的溯源上陈教授有一定的权威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25 00:39
    回复
      第二个字就是鲜。鱼羊为鲜字。
      当然在现代汉语中。鲜这个字我们也可以描述为未变质的,新鲜的食物。比如鲜桃儿,鲜果儿。但是原本这个字也是表述美味鲜美。那么什么是美味鲜美呢?就是鱼羊为鲜。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25 00:42
      回复
        几个鲜字的变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25 00:44
        回复
          脍炙人口(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3
          “脍炙人口”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25 00:50
          回复
            三牲是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也称为“大三牲”,而“小三牲”则指的是猪、鱼、鸡。在古代社会中,三牲不仅是重要的祭祀用品,还象征着丰饶和敬神的意义。12
            六畜则包括马、牛、羊、猪、狗、鸡。这些家畜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别是交通工具、耕作工具和肉类来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不同的文献中,三牲和六畜的具体定义略有不同。例如,有些文献中提到三牲为牛、羊、猪,而另一些文献则指出三牲为牛、羊、猪或鸡、鸭、鱼。同样,六畜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有的文献中包括鸡、犬、猪、牛、马、羊,而有的则不包括马。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历史记载的多样性或不同地区的习俗差异所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25 00:53
            收起回复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戎指军事。如果军事不好。会被消灭。失去生存的根基。
              而祀则是指与上天的汇报。
              上天的神仙就是管理地面的神灵或者祖先。
              地面的人是他们的后代。所以他们定期会抽样检查一下我们民吃的怎样。吃的好不好。所以祭祀物品其实也是民间伙食的一个样本。
              如果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么三牲六畜祭祀祖先。而如果家道中落,处于逃难落荒中。那就是简单祭品就行。一般按照我们国人习惯。大三牲是猪牛羊。小三牲是鸡鸭鱼。如果简单祭品就是红烧肉+一碗豆干。
              最近也临近春节了。吧友其实也可以观察或者问问家里长辈是怎么祭祖宗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25 00:58
              回复
                所以三牲六畜的祭祀习惯。其实表明了我们历来就不是一个素食民族。
                有人把农耕=素食。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农耕是相对游牧的一种生产模式。但是并不等于都是素食。游牧也不等于基本食物来源自牲畜。而是也会抢着气候温暖的时候种植庄稼,收割一季的小麦或者青稞。
                这个在牧区和藏区都是常见的。所以不要以为牧民不种地农民不吃肉。
                相反,是游荡还是定居其实是以气候和土地肥沃程度决定的。
                塞外降水量不足四百毫升。而汉地长城以内降水量达到四百毫升以上标准线。也就是说更适合耕地。这个导致了蔬菜粮食等种植农作物产量非常高。所以产生了农耕文明。
                但是农耕并不等于吃素,游牧也并不等于吃肉。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如果是西汉年你想顿顿吃肉或者隔天吃肉。我的建议还是你不要呆在牧区看着匈奴人牧羊流口水。反而应该尽量去汉人区域耕地。因为只有农耕区域才能保证你基础的相对于现代并不丰富但是对于牧民来说非常丰富的肉食来源。
                而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段。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里面有一句。杀鸡为黍而食之。指的就是老人杀了鸡煮了黍米。款待子路并且留宿。然后还让老人的两个儿子来拜见子路。
                这个是周礼的一部分,所以孔子听闻了子路的描述后夸赞了老人。
                论语的故事吧友喜欢读书的应该比我更能解释。但是这个也说明了,自春秋战国到秦汉,我们确实并不缺乏肉食。
                比如曹操杀吕伯奢那段。吕伯奢在家磨刀是为了杀猪款待曹操。
                所以朋友路过,或者路人路过。一般家里没有遭遇兵祸的话。都会送上一份食物避免旅人饿死。并且最差的也是有鸡肉可以吃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2-25 01:17
                收起回复
                  前面有人说了。两只脚的羊。
                  这个就又要提到一个字。羌。
                  这个羌并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西北牧羊的。
                  而是商朝征战四方抓得战俘。也就是羊人。既用来作为祭品祭祀杀掉牺牲的人。
                  这是商朝习俗。
                  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字。
                  后来商朝灭亡。羌人获得解放,从奴隶变成了自由人。开始牧羊为生那是后来的故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2-25 15:35
                  回复
                    美味佳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12-26 0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