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6,997贴子:9,669,992

回复:每日一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瓜蒌
【拼音】Guā Lóu
【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及肺痈等症。
瓜蒌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功效,故可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厚、咳吐不利及肺痈等症,常与知母、浙贝母、生苡仁、冬瓜子等配伍同用。
2.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瓜蒌能清上焦的积热,又可化浊痰的胶结,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治胸痹胁痛,在应用时常与薤白配伍。此外,本品还可用于乳痈初起、肿痛而未成脓者,与蒲公英、乳香等合用,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3.用于肠燥便秘。
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肠燥便秘等症,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全瓜蒌(药店配炒瓜蒌皮三分之一,炒蒌仁三分之二)、瓜蒌皮、蒌皮、炒瓜蒌皮(均配炒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中利气之功)、瓜蒌仁、炒瓜蒌仁(均配炒瓜蒌仁,用时打碎,有润燥滑肠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瓜蒌一药,原植物称为栝蒌,使载于《本经》。在古代使用时不分皮、仁,以整个果实使用,如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上称为栝蒌实,都以枚计。至后世始分栝蒌果实的果皮为瓜蒌皮,专主清肺化痰、宽中利气,适用于痰热咳嗽、胸痹胁痛等症;瓜蒌的种子较瓜蒌仁,偏主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如属便溏腹泻,不宜应用;皮、仁合用,称全瓜蒌,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
2.本品配以贝母,则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则开胸散结、通阳利气,以疗胸痹。
3.据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栝楼或栝蒌,及今之瓜蒌。但上海及江、浙地区药店中另有“栝蒌”一物,它的皮成焦黄色,与瓜蒌皮相似,但种子中段则凸起如束腰带,形如螳螂头,与瓜蒌仁不同。它是葫芦科草本植物王瓜的果皮和种子,与本品不同,应予区分。
【方剂举例】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栝蒌、薤白、半夏、白酒。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IP属地:广东182楼2019-08-11 16:27
回复
    4、竹茹(附:竹沥)
    【拼音】Zhú Rú
    【英文名】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 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性状】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稠厚。
    竹茹寒能清热,兼有化痰作用,故能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瓜蒌等药同用。
    2.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竹茹有和胃降逆作用,适用于胃热呕吐、呃逆等症,常与橘皮、半夏等药同用;对妊娠呕吐之症,本品也可应用。
    【处方用名】竹茹、淡竹茹、竹二青(生用)、炒竹茹(炒为焦用,减少其寒性)、姜竹茹、姜汁炒竹茹(炒时加适量姜汁,可减少其寒性,并加强止呕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竹沥:
    【拼音】Zhú Lì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经加热流出的竹汁。
    【炮制】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用法用量】0.5~1两,性味甘寒,清热化痰的作用比竹茹强。可用于肺热痰多咳嗽、气喘胸闷,以及中风昏迷、痰涎壅塞等症。常与生姜汁同用。一般用量为一两至二两,单独饮服或用药汁冲服。
    【方剂举例】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哕逆。







    IP属地:广东183楼2019-08-12 15:13
    回复
      2025-09-01 23:42: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6、猴枣
      【拼音】Hóu Zǎo
      【英文名】Bezoar from Monkey, Rhesus Macaque Bezoar
      【别名】猴子枣、羊肠枣、猴丹、申枣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猴科猴的胆囊及肠道间的结石。
      【性状鉴别】(1)印度猴枣多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一。表面青黑色或暗黄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击之易碎,断面有层纹,易层层剥离,断面灰绿色,粗糙,无光泽。中心部位有空洞或可见果核、石子、树枝等异物。微有香气,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心、肺、肝、胆经。
      【功效】豁痰镇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壅塞,喘逆声嘶,以及小儿热盛惊厥等症。
      猴枣能清化痰热而定惊,功用与牛黄、马宝相似,适用于痰热喘咳、惊痫抽搐等症,常与川贝、天竺黄、沉香、麝香等合用。
      此外,猴枣又有清热解毒作用,所以还可用于痈疽、瘰历痰核等症。
      【处方用名】猴枣、猴子枣(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吞服。本品价格昂贵,用时须注意剂量。
      【方剂举例】猴枣散(验方):月石、猴枣、青礞石、川贝、天竺黄、伽南香、麝香。治惊痫热痰壅塞。




      IP属地:广东185楼2019-08-12 15:46
      回复
        5、天竺黄
        【拼音】Tiān Zhú Huánɡ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化热痰,凉心定惊。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
        天竺黄能清化热痰,凉心定惊,功用与竹沥相似,适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在临床上以用于痰热惊搐居多,常配合朱砂、郁金、黄连、僵蚕等同用。
        【处方用名】天竺黄、天竹黄。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IP属地:广东186楼2019-08-14 14:11
        回复
          7、青礞石
          【拼音】Qīnɡ Ménɡ Shí
          【英文名】LAPIS CHLORITI
          【别名】礞石
          【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采挖后,除去泥沙和杂石。
          【性状】黑云母片岩:主为鳞片状或片状集合体。呈不规则扁块状或长斜块状,无明显棱角。褐黑色或绿黑色,具玻璃样光泽。质软,易碎,断面呈较明显的层片状。碎粉主为绿黑色鳞片(黑云母),有似星点样的闪光。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入肺、肝经。
          【功效】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临床应用】1.用于稠黏老痰、顽痰,癫痫惊悸等症。
          本品性烈而质重,功专墬痰,主要用于顽痰癖结、或积痰惊痫等症,往往配合沉香、大黄、黄芩等同用。
          2.用于痰热惊搐。
          礞石又能镇肝止痉,对痰热引起的惊风抽搐,可配合薄荷、白蜜等同用。
          【处方用名】青礞石、[火段]礞石([火段]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一般多入丸、散。
          【方剂举例】滚痰丸《丹溪心法》: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治实热老痰。




          IP属地:广东187楼2019-08-14 14:21
          回复
            8、海蛤壳
            【拼音】Hǎi Há Ké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咸,平。入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痰多喘咳等症。
            海蛤壳能泄肺热而化稠痰,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可与青黛、瓜蒌等配合;用于痰稠咳喘,可与海浮石、白前、百部等同用。
            2.用于瘰历、瘿瘤等症。
            本品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瘿瘤等症,可与昆布、海藻、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煅用,有可制酸,可治胃痛泛酸。
            【处方用名】生蛤壳、蛤壳、海蛤壳(打碎用)、煅蛤壳(煅用)、海蛤粉、蛤粉(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蛤粉需包煎。
            【方剂举例】海蛤丸《丹溪心法》:海蛤、栝蒌。治痰饮心痛。



            IP属地:广东188楼2019-08-14 14:39
            回复
              9、海浮石
              【拼音】Hǎi Fú Shí
              【别名】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
              【来源】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脊突苔虫Cos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或瘤苔虫Costazia costazii Audouin的干燥骨骼。海浮石全年可采,自海中捞出,拣净晒干。海石花夏秋自海中捞出,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肝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黏、咳血等症。
              本品功能化痰,且有清肺之功,故临床主要用于痰热之症,可配伍瓜蒌仁、青黛等同用。
              2.用于瘰历结核。
              本品又能化痰软坚,治瘰历结核,可配合海藻、昆布等药同用。
              此外,据文献记载,海浮石还可用于石淋、小便涩痛,以本品研细末,用生甘草煎汤调服。
              【处方用名】海浮石、浮海石(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IP属地:广东189楼2019-08-15 14:38
              回复
                10、葶苈子
                【拼音】Tínɡ Lì Zǐ
                【英文名】SEMEN LEPIDII/SEMEN DESCURAINIAE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 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 ex prantl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北葶苈子:呈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无臭,味微辛辣,黏性较强。
                南葶苈子:呈长圆形略扁,长约1mm,宽约0.5mm。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或较平截。味微辛、苦,略带黏性。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定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痰涎壅滞、咳嗽气喘等症。
                葶苈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泻肺定喘的功效,适用于痰涎壅肺、咳嗽痰喘、喉中有痰声如拉锯,在应用时可与桑白皮、旋覆花等药同用。
                2.用于面目浮肿,胸腹积水而小便不利者。
                本品泻肺气之闭,利膀胱之水,故又可用于面浮、小便不利、胸腹积水而属于实症者,常与防己、椒目、大黄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甜葶苈、葶苈子(晒干用)、炒葶苈(炒用)、炙葶苈(蜜炙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葶苈子苦泄下降,能泄肺平喘、利水消肿,功似桑白皮而力较强。
                2.过去,一般认为葶苈子泻肺行水之力较为峻烈,只宜用于实症,对肺虚喘促、脾虚肿满等症则非所宜。但近来有用以配合黄耆、附子等药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喘促浮肿等症的报导。
                3.前人说葶苈子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苦者性急。现上海地区药店中只有一种,习称甜葶苈,并无苦葶苈。
                4.据考证,上海地区所用的葶苈子为播娘蒿的种子,习称南葶苈子;而北方地区多用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的种子,习称北葶苈子。
                【方剂举例】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








                IP属地:广东190楼2019-08-15 15:04
                回复
                  2025-09-01 23:36: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1、昆布
                  【拼音】Kūn Bù
                  【英文名】THALLUS LAMINARIAE/THALLUS ECKLONIAE
                  【来源】本品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鹅掌菜)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夏、秋二季采捞,晒干。
                  【性状】海带: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气腥,味咸。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瘿瘤、瘰历等症。
                  本品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瘰历、瘿瘤之要药,常与海藻等药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与海藻配合其它利水消肿药,又可用以治疗水肿或脚气等病症。
                  【处方用名】昆布、淡昆布(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昆布丸《外台秘要》:昆布、通草、羊啮、海蛤壳、海藻。治瘿瘤治瘿气,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






                  IP属地:广东191楼2019-08-15 15:49
                  回复
                    12、海藻
                    【拼音】Hái Zǎo
                    【英文名】SARGASSUM
                    【来源】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 C. Ag. 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Harv.) Setch. 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30~60cm。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5~7cm,宽约1cm,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黏滑。气腥,味微咸。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痰涎结核,瘿瘤、瘰历等症。
                    海藻功能消痰软坚,为治疗瘿瘤的要药,常配合昆布等应用;此外,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软坚作用,故又多用于治疗痰核瘰历等症。
                    【处方用名】淡海藻、海藻(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海藻、昆布、海带、半夏、陈皮、青皮、连翘、贝母、当归、川芎、独活。治瘿瘤。





                    IP属地:广东192楼2019-08-15 15:59
                    回复
                      13、黄药子
                      【拼音】Huánɡ Yào Zǐ
                      【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黄药脂。
                      【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冬前采挖块茎,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心经。有小毒。
                      【功效】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瘿瘤结种,疮疖,无名肿毒等症。
                      本品有化痰消瘿散结的作用,能至瘿瘤结块,常与夏枯草等同用;用至疮疖、无名肿毒等症,可与土大黄共研粉末外敷。
                      2.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吐血、咯血等症。
                      黄药脂能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可配合胡颓叶同用;治百日咳,用冰糖炖化服。还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吐血、咯血等症。
                      此外,本品近来在临床上又用于食道癌、胃癌、乳腺癌,以及甲状腺肿瘤等病,但多用或久服对肝脏有一定影响。
                      【备注】本品块茎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而死亡。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亦有用绿豆汤内服;或用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饮服。
                      【处方用名】黄药脂、黄药子、黄独(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消瘿汤(浙江中医研究所方):黄药子、海藻、昆布、土贝母、牡蛎。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








                      IP属地:广东193楼2019-08-16 15:37
                      回复
                        14、荸荠
                        【拼音】Bí Qi
                        【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
                        【来源】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E. tuberosa Roem et Schudt.; E. plantaginea R. Brown.],以球茎及地上部分入药。秋末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球茎可新鲜采用。
                        【性味】球茎:甘,平。地上全草:苦,平。
                        【功能主治】球茎: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用于热病伤津烦渴,咽喉肿痛,口腔炎,湿热黄疸,高血压病,小便不利,麻疹,肺热咳嗽,硅肺,痔疮出血。
                        地上全草:清热利尿。用于呃逆,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球茎2~4个;或适量捣汁服。
                        地上全草0.5~1两。
                        【临床应用】1.用于痰核、瘰历等症。
                        本品功能清化痰热,可用于肺胃痰热壅滞的病症,对痰核、瘰历出现热象的,常配合海蜇煎服,有化痰消散作用。
                        2.用于热病烦渴,便秘,以及阴虚肺燥,痰热咳嗽等症。
                        荸荠善清肺胃热而生津止渴,用于温病热灼津液口渴时,可用鲜者打汁,配鲜芦根汁、鲜藕汁、梨汁等同服。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大便燥结时,也可应用。
                        3.用于目赤热痛及障翳等症。
                        荸荠有明目退翳功效,治目赤障翳,可配合其它药配合点眼。
                        【处方用名】荸荠、地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雪羹汤《温热经纬》:荸荠、海蜇皮。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





                        IP属地:广东194楼2019-08-16 16:00
                        回复
                          15、瓦愣子(附:白螺丝壳)
                          拼音Wǎ Lénɡ Zǐ
                          英文名CONCHA ARCAE
                          别名蚶子壳、毛蛤、瓦垅
                          来源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 、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 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肺、胃、肝经。
                          【功效】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
                          本品咸以软坚,故有消痰散结的功效,治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常与三棱、莪朮、桃仁、鳖甲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用名】瓦愣子、煅瓦愣、瓦垄子(煅,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白螺丝壳:即白螺狮的外壳。性味甘温。功能收敛制酸。适用于胃痛呕吐,痰嗽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方剂举例】胃甲方(本院第五门诊部):?瓦愣、延胡索、海螵蛸、广木香、甘草。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一般胃病、胃痛。







                          IP属地:广东195楼2019-08-16 16:20
                          回复
                            16、胖大海
                            【拼音】Pànɡ Dà Hǎi
                            【英文名】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ORAE
                            【别名】大海、大海子、大洞果、大发
                            【来源】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 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1.5cm。先端钝圆,基部略尖而歪,具浅色的圆形种脐,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泽,具不规则的干缩皱纹。外层种皮极薄,质脆,易脱落。中层种皮较厚,黑褐色,质松易碎,遇水膨胀成海绵状。断面可见散在的树脂状小点。内层种皮可与中层种皮剥离,稍革质,内有2片肥厚胚乳,广卵形;子叶2枚,菲薄,紧贴于胚乳内侧,与胚乳等大。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痰热咳嗽等症。
                            本品有开宣肺气、清泄肺热的功效,故适用于肺气闭郁、痰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症,常与苦桔梗、生甘草、蝉衣、薄荷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热结便秘等症。
                            胖大海不仅能清肺热,同时有润燥通便的功效,用治热结便秘,可单用炮汁饮服,但只适用于轻症,重症尚须配合适宜的清热泻下药同用。对热结便秘引起的头痛、目赤、轻度虚热等症,用之亦有一定的效果。
                            【处方用名】胖大海(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枚至五枚,煎服。或用沸水炮汁服。





                            IP属地:广东196楼2019-08-16 16:32
                            回复
                              2025-09-01 23:30: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7、木蝴蝶
                              【拼音】Mù Hú Dié
                              【来源】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Ven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性状】本品为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长成宽大菲薄的翅。长5~8cm,宽3.5~4.5cm。表面浅黄白色,翅半透明,有绢丝样光泽,上有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体轻,剥去种皮,可见一层薄膜状的胚乳紧裹于子叶之外。子叶2,蝶形,黄绿色或黄色,长径1~1.5cm。无臭,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音哑。
                              本品有清肺开音的效用,能治疗咳嗽音哑的症候,临床上常与宣肺、止咳、化痰等药物配合应用。
                              2.用于肝胃气痛。
                              本品又能疏肝理气,可以治疗肝胃气。常配合香附、金铃子等药同用。
                              此外,木蝴蝶还可用贴痈疽,有收敛疮口的作用。
                              【处方用名】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IP属地:广东197楼2019-08-16 16: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