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7,034贴子:9,669,175

回复:每日一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僵蚕(附:蚕茧)
【拼音】Jiānɡ Cán
【英文名】BOMBYX BATRYTICATUS
【别名】白僵蚕、僵虫、天虫
【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性味与归经】咸、辛,平。入肺、肝经。
【功效】息风解痉,疏散风热,化痰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惊痫抽搐。
僵蚕功能息风解痉,并具化痰之功,主要用于痰热壅盛之惊痫抽搐,常配合牛黄、黄连、胆南星等同用;如为脾虚久泻、慢惊抽搐,有可与党参、白朮、天麻等药同用。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
僵蚕又能疏散风热,对于风热上受引起的头痛、目赤等症,可配伍桑叶、菊花、荆芥等应用。因本品兼有解毒利咽之功,故尤适用于咽喉肿痛,常配伍玄参、连翘、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风疹瘙痒。
本品能疏风而止痒,故适用于风疹瘙痒,常与蝉衣、薄荷等配伍。
4.用于瘰历结核。
僵蚕对于于痰涎结聚引起的瘰历结核有化痰消散的作用,常配伍贝母、夏枯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制僵蚕、炙僵蚕、制姜虫、制天虫(用麸皮同炒至黄色为度)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按语】1.僵蚕既能平内风以解痉,又能驱除外风以散风热,且可化痰而散结。故它所主治的病症,可概括为风与痰二字。在临床应用时,也常与治风与化痰的药物配伍,如全蝎、天麻,能平肝息风而止抽搐;配牛蒡子、桔梗、甘草,能散风袪痰而利咽;配桑叶、蔓荆子、木贼草,治风热目赤而止头痛;配蝉蜕、荆芥、薄荷,可消风清热而治风疹;配贝母、连翘、夏枯草,可化痰散结而消瘰。
2.近年来有关部门研究用蚕蛹治病,据报导作用与僵蚕相仿。
【方剂举例】白僵蚕散《证治准绳》:僵蚕、旋覆花、木贼草、细辛、桑叶、荆芥、甘草。治风热头痛,迎风泪出。



附药:蚕茧
【拼音】Cán Jiǎn
【别名】家蚕茧
【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以除去茧蛹的茧入药。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 止渴 解毒疗疮。主肠风便血;淋痛尿血;妇女血崩;消渴引饮;反胃叶食;痈疽脓成不溃;疳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或研末。外有:适量,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IP属地:广东244楼2019-09-03 16:22
回复
    10、玳瑁
    【拼音】Dài Mào
    【别名】文甲、瑇玳
    【来源】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平肝定惊。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烦躁,神昏谵语,惊痫,以及中风阳亢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平肝定惊,故对温热病或急惊风阳亢火盛所致的壮热、神昏、谵语、痉厥,以及中风阳亢的症候,均可应用。临床上常与牛黄、麝香、冰片、朱砂等药配合用于热病神昏、痉厥等症;与石决明、羚羊角、钩藤等药配合用于中风阳亢之症。
    【处方用名】明玳瑁、玳瑁片(镑片或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或研粉配入丸散。
    注:过度的捕捞使玳瑁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在中国近海也几乎绝迹。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大家应该抵制玳瑁及其他海龟制品。





    IP属地:广东246楼2019-09-03 16:50
    回复
      2025-09-05 05:20: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现在很多人不认真学习中药学,更谈不上用药精准。你若去问他们薄荷与荆芥,柴胡与前胡的异同点,100个老中青中医大夫有90个就不知道。


      IP属地:北京247楼2019-09-03 16:53
      回复
        11、马宝(附:狗宝)
        【拼音】Mǎ Bǎo
        【别名】马粪石
        【来源】马科动物马Equus caballus (L.)的胃肠中的结石。全年均可收集,将病马宰杀后摸其胃肠中有结石者,取出用清水洗净,晾干。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入心、肝经。
        【功效】清肝镇惊,化痰。
        【临床应用】1.用于高热动风,癫狂等症。
        本品功能清肝镇惊,对于高热动风、手足抽搐及癫狂等症,都可应用。
        2.用于咳嗽痰多等症。
        本品又善于化痰,对于咳嗽痰多等症,亦可应用。
        【处方用名】马宝(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吞服。




        附药:狗宝
        【拼音】Gǒu Bǎo
        【来源】犬科动物犬Canis familiaris L.的胃中结石。去皮膜及肉等,清水洗净,阴干。
        【性状】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5~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泽,有多数类圆形突起。质重,坚实而细腻,以指甲刻之可留痕迹。破而显同心环状层纹,近中心部位较疏松,但多不能分离。气微腥,味微苦,嚼之有粉性而无砂性感觉。
        【性味】甘、咸,平。
        【功能主治】将逆气,开郁结,解毒。用于噎膈反胃,痈疽疮疡。
        【用法用量】3~5分,研粉水冲服。外用适量,撒布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IP属地:广东248楼2019-09-03 17:14
        回复
          12、紫石英(附:白石英)
          【拼音】Zǐ Shí Yīnɡ
          【英文名】FLUORITUM
          【别名】萤石、氟石
          【来源】本品为氟化物类矿物萤石族萤石,主含氟化钙 (CaF2)。采挖后,除去杂石。
          【性状】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具棱角。紫色或绿色,深浅不匀,条痕白色。半透明至透明,有玻璃样光泽。表面常有裂纹。质坚脆,易击碎。气无,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心、肝经。
          【功效】镇心定惊,温肺,暖宫。
          【临床应用】1.用于心悸怔忡,惊痫瘛瘲等症。
          本品镇心安神而定惊,适用于心神不安、心悸怔忡及惊痫瘛瘲等症,可配龙齿、牡蛎等药同用。
          2.用于肺虚寒咳,以及子宫虚冷不孕等症。
          本品有温肺下气之功,可用于肺虚寒咳、痰多气喘之症;性温暖宫,又可用于女子胞宫虚寒不孕之症。
          【处方用名】紫石英(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风引汤《金匮要略》:紫石英、白石脂、赤石脂、桂枝、寒水石、石膏、大黄、干姜、龙骨、牡蛎、甘草、滑石。治惊痫瘛瘲。



          附药:白石英
          【拼音】Bái Shí Yīnɡ
          【来源】为一种块状的二氧化硅矿石。全年可采挖,拣选纯白色的供用。
          【性状】呈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体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带黄色。表面不平坦而光滑,有脂肪样光泽。质极坚硬,体重,破而不平齐,边缘较锋利,可划刻玻璃。无臭,无味。
          【性味】甘,微温。
          【功能主治】镇静安神,止咳,降逆。用于惊悸不安,咳嗽气逆。
          【用法用量】3~4钱。
          【备注】历代有紫石英入血份,白石英入气份之说。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IP属地:广东249楼2019-09-04 16:55
          回复
            13、全蝎
            【拼音】Quán Xiē
            【英文名】SCORPIO
            【来源】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性状】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七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性味与归经】辛,平。有毒。入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惊痫抽搐,破伤风等病症。
            全蝎息风力强,有较强的镇痉作用,所以病症以实症为主,常配蜈蚣、僵蚕等同用;如高热动风,可再配清热解毒的羚羊角、大青叶、黄连等药同用。如破伤风,可配和麝香、朱砂等药同用;如口眼喎斜,又可配白附子、僵蚕等同用。
            2.用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全蝎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对头痛、风湿痛等症,单味吞服,亦能奏效。
            3.用于疮疡肿痛。
            全蝎至疮疡肿毒,有解毒散结之功。多用以外敷,常配合栀子、黄蜡等,制膏应用。
            【处方用名】全蝎、淡全蝎、全虫(沸水泡死后,晒干用)、蝎尾(过去认为蝎之尾部药力较强,现上海药店仅出售连尾的尸体,不单独供应尾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本品以研末吞服功效较佳,故现在一般不入煎剂。但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必须注意。
            【按语】全蝎能平息肝风而解痉挛,祛风通络以止痛,又能散结解毒以疗疮肿。它的镇痉、止痛、解毒三种功效当中,以镇痉、止痛为最佳。配蜈蚣、僵蚕,可加强息风只解痉之功;配壁虎、白芷,能增强祛风止痛之效。
            【方剂举例】撮风散《证治准绳》:全蝎、蜈蚣、钩藤、僵蚕、朱砂、麝香。治惊痫,破伤风,抽搐瘛瘲。




            IP属地:广东250楼2019-09-04 17:07
            回复
              14、蜈蚣
              【拼音】Wú Gōnɡ
              【英文名】SCOLOPENDRA
              【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
              【来源】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
              蜈蚣能通经络而息肝风,肝风除而痉厥自止,故有祛风解痉之效。对于急慢惊风及破伤风呈现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症者,常与全蝎、钩藤、僵蚕等药配合应用。
              2.外用治疮疡肿毒、瘰历溃烂等症。
              蜈蚣有解毒功效,以本品和盐进油,取油擦小儿秃疮;以茶叶末同敷,可治瘰历溃烂。
              此外,本品又能止痛、解蛇毒,可用于风湿痛及毒蛇咬伤。
              【处方用名】蜈蚣(晒干或烘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蜈蚣、天南星、防风、江螵。治破伤风。






              IP属地:广东251楼2019-09-04 17:19
              回复
                16、壁虎
                【拼音】Bì Hǔ
                【别名】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
                【来源】守宫科动物无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或开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
                【功效】祛风,定惊,止痛,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惊风,癫痫,破伤风,以及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症。
                本品有祛风、定惊等功效,用于惊风、癫痫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常与全蝎等配合应用;治风湿关节疼痛,常与蜈蚣、白芷等配合应用。
                2.用于瘰历结核,以及癌肿。
                壁虎具有散结、止痛等作用,治瘰历结核,常与昆布、海藻、牡蛎、元参等配合应用;用于癌肿,可与蟾皮、蜂房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壁虎、天龙、守宫(晒干或烘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或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方剂举例】守宫膏《奇效方》:守宫、珍珠、麝香、龙脑香。治久年惊痫。






                IP属地:广东253楼2019-09-05 16:39
                回复
                  2025-09-05 05:14: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上述共16种为临床常用的平肝熄风药物。
                  凡具有平降肝阳、止息肝风作用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药,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以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症。临床使用平肝息风药的时候,应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给予不同的配伍。如因热引起的,与清热泻火药同用;因风痰引起的,与化痰药同用;因阴虚引起的,与滋阴药同用;因血虚引起的,与养血药同用。
                  本类药物性能各有不同,应区别使用。如其中有些药物药性寒凉,脾虚慢惊病患,则非所宜;而另有一些药物又偏温燥,血虚伤阴者又宜慎用。
                  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平肝息风药,应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正确选用。
                  二、肝阳上亢有兼正不同,肝风内动有病因各异,故应用平肝息风药每须进行适当配伍.如肝阳上亢兼有肝阴不足者,宜配滋养肝阴药同用;兼有肝火者,宜配清泄肝火药同用;肝风内动,由于高热动风者,宜配清热泻火药同用;痰热惊痫者,宜配清化痰热药同用;脾虚慢惊者,宜配健脾药同用;阴血不足者,宜配滋阴养血药同用。
                  三、平肝息风药性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偏于寒凉者,脾虚慢惊则非所宜;性偏温燥者,血虚伤阴者当宜慎用。
                  四、平肝息风中矿石类介贝类质坚沉重,用量应大,生用时并宜先煎。钩藤有效成分易被高热破坏,入汤剂则应后下。羚羊角为贵重物品,一般入丸散服用。全蝎、蜈蚣为有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
                  其它平肝息风功效的药物:
                  1.平肝:菊花(解表药)、磁石、龙骨、牡蛎(安神药)、白芍(补虚药)
                  2.定惊止痉:七叶一枝花(清热药)


                  IP属地:广东254楼2019-09-05 16:45
                  回复
                    1、朱砂
                    【拼音】Zhū Shā
                    【英文名】CINNABARIS
                    【别名】丹砂、辰砂
                    【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性状】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无臭,无味。
                    【炮制】朱砂粉:取朱砂,用磁铁吸去铁屑,或照水飞法水飞,晾干或40℃以下干燥。本品为朱红色极细粉末,体轻,以手指撮之无粒状物,以磁铁吸之,无铁末。无臭、无味。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有小毒。入心经。
                    【功效】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等症
                    朱砂能镇定心神,适用于各种神志不安的病症。如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可配合清心安神的黄连、磁石等药同用;如高热神昏,可配清热、开窍的牛黄、麝香等同用;如痰热惊痫,可配豁痰定惊的天竺黄、胆南星等同用;如血虚心悸、失眠,可配养血安神的丹参、地黄、当归、柏子仁等同用。由此可见,朱砂随不同配伍能用于实热血虚等病症,无不取其重镇安神的作用。
                    2.用于疮毒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
                    朱砂外用具有解毒功能,与雄黄、山慈菇、麝香、千金子等配伍,外涂治疮毒肿痛;与冰片、硼砂、玄明粉等吹喉,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
                    【处方用名】朱砂、朱砂、丹砂、辰砂、飞朱砂(研末,水飞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吞服一分至三分,多入丸散剂。或拌其它药物,入汤剂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朱砂原名丹砂,始载于《本经》。前人因受方土炼丹的影响,故在记述本品时,往往夸大它的功效,甚至有迷信的色彩。根据临床实践,朱砂有安神及解毒两种功效,内服主要用以镇心安神,外用则取其解毒。
                    2.凡心悸怔忡、失眠烦躁、惊痫、癫狂等症候,往往用朱砂以重镇安神。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著名成方中均有朱砂,都是取它镇心安神的功效。
                    3.本品不可过量服用或持续服用,以防汞中毒。不可火煅,因见火后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方剂举例】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朱砂、黄连、甘草、生地黄、当归。治心血虚,惊悸怔忡,失眠。





                    IP属地:广东255楼2019-09-06 13:17
                    回复
                      2、磁石
                      【拼音】Cí Shí
                      【英文名】MAGNETITUM
                      【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
                      【来源】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采挖后,除去杂石。
                      【性状】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略带方形,多具棱角。灰黑色或棕褐色,条痕黑色,具金属光泽。体重,质坚硬,断面不整齐。具磁性。有土腥气,无味。
                      【性味与归经】辛、寒。入肝、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纳气平喘,益肾潜阳。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征忡,失眠,惊痫等症
                      磁石重镇安神,且有益肾平肝的功能,常与朱砂配合应用,以治各种心神不安的病症。
                      2.用于肾虚气喘。
                      磁石有益肾镇纳的功,故适用于肾虚不能纳气引起的虚喘病症,可以配合熟地、五味子等药同用。
                      3.用于头晕目眩,眼目昏糊,耳鸣耳聋等症。
                      磁石有平肝潜阳之功,故对肝肾阴虚、浮阳上越引起的头晖目眩等症,可配合龙骨、牡蛎等药同用;如果肾虚目视不明,磁石又能养肾明目,可配朱砂、六曲等同用;对于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等症,由于磁石有养肾之功,故为临床所常用,常与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灵磁石、活磁石(生用,以有吸铁能力者为佳)、呆磁石(生用,失去吸铁能力者,功力较差)、煅磁石(将磁石放烈火中煅烧,趁热放醋中淬之,质地松脆,便于研末制丸散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先煎。
                      【按语】1.磁石功能重镇安神、潜阳纳气,主要用于肾虚肝旺的症候。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不聪,且不能摄纳肺气而致喘逆。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肝阳上越而致眼目昏眩;肝火上亢又往往上扰心火而玫心神不安。前人说它能“坠炎上之火以定志,引肺脏之气以入肾”,无非是说明它有镇降潜纳的功效。
                      2.磁石与朱砂相比较,重镇安神之功虽不如朱砂,但它能潜阳纳气,却是朱砂所没有的。
                      【方剂举例】磁朱丸《千金方》:磁石、辰砂、六曲。治眼目昏暗。






                      IP属地:广东256楼2019-09-06 13:28
                      回复
                        3、牡蛎
                        【拼音】Mǔ Lì
                        【英文名】CONCHA OSTREAE
                        【别名】左牡蛎、海蛎子壳、左壳
                        【来源】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净,晒干。
                        【性味与归经】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牡蛎能重镇安神,临床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龙骨等配合应用。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肝风内动、惊痫、四肢抽搐等症。
                        牡蛎有养阴潜阳作用,故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症,往往配伍珍珠母、钩藤等同用;对邪热伤阴、虚风内动,又可配伍龟板、鳖甲等同用,有养阴息风的功效。
                        3.用于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
                        牡蛎又具有良好的收涩作用,对体虚滑脱之症,常与龙骨配伍应用。
                        4.用于瘰疡,瘿瘤等症
                        牡蛎软坚化痰以消散结核,故常与玄参、贝母、夏枯草等配合,治疗瘰疡、瘿瘤等症。
                        5.用于胃痛泛酸
                        牡蛎制酸以除痛,为近时所常用,适用于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用名】生牡蛎(生用,用以安神、平肝)、煅牡蛎(煅用,用以收涩、软坚、制酸)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生用宜先煎。
                        【按语】牡蛎与龙骨的功用相近,用生重镇平肝,煅用收敛固涩,故在临床上龙、牡两药,往往同用。但龙骨重镇安神,功胜牡蛎;而牡蛎又能软坚散结,则是它的特点。
                        【方剂举例】清带汤《衷中参西录》:牡蛎、龙骨、山药、乌贼骨、茜草。治赤白带下。







                        IP属地:广东257楼2019-09-06 13:43
                        回复
                          4、龙骨(附:龙齿)
                          【拼音】Lónɡ Gǔ
                          【别名】五花龙骨
                          【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
                          【性状】药材可分为五花龙骨与龙骨两种:(1)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牙白色,夹有蓝灰色及棕红色花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的条纹,表面平滑,偶有小裂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2)龙骨:形似兽骨而较粗大,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
                          【炮制】煅龙骨:将刷净的龙骨,放坩锅内或其它容器中煅至红透,取出晾凉,碾碎即可。
                          【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入心、肝、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降肝阳,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失眠,惊痫,癫狂等症
                          龙骨功能重镇安神,为临床所常用,用治神志不安,失眠、惊痫等症,常与酸枣仁、茯苓、远志等同用。
                          2.用于虚阳上越、头晕目眩等症。
                          龙骨又适用于肝阴不足、虚阳上越所引起的头目昏花等症,可配牡蛎、白芍等同用,有平肝益阴、潜敛浮阳的功效。
                          3.用于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
                          龙骨有收涩之功,应用比较广泛,可治疗多种体虚滑脱的病症。如用治崩漏、带下,常与牡蛎、乌贼骨等配合应用;如用于表虚自汗,又可配黄蓍、白芍等同用;如属大汗亡阳,又能与附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本品外用,又可敛疮生肌。
                          【处方用名】生龙骨、花龙骨(生用,主要用以安神、平肝)、煅龙骨(煅用,用以收涩)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生用者须先煎。
                          【按语】1.龙骨与朱砂、磁石虽都有重镇安神的功效,但龙骨重镇安神之功不如朱砂、磁石,收敛固涩却是它的特长。故在临床上常与牡蛎配伍,用以收涩固脱、潜敛浮阳。
                          2.龙骨与龙齿相比,也各有特点,龙齿善能镇惊安神,而固下涩精之功不足;龙骨的作用正与它相反。
                          【方剂举例】金镇固精丸(录自《医方集解》):龙骨、牡蛎、沙苑子、芡实、莲须、莲肉。治遗精滑泄。




                          附药:龙齿
                          【拼音】Lónɡ Chǐ
                          【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
                          【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直径约3厘米,近尖端处常中空。臼齿呈圆柱形或方柱形,一端较细,略弯曲,多有深浅不同的沟棱。表面牙白色、青灰色或暗棕色,粗糙或有毒可见具光泽的珐琅质。质坚硬,断面不平坦,亦粗糙,有吸湿性。无臭,无味。
                          【炮制】除去泥土,敲去牙床即得。
                          【性味】甘,涩,凉。
                          【功能】主治宁心安神。用于神经衰弱,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IP属地:广东258楼2019-09-07 12:14
                          回复
                            5、琥珀
                            【拼音】Hǔ Pò
                            【别名】血琥珀、血珀、红琥珀、光珀
                            【来源】某些松科植物的树脂,埋于地层年久而成的化石样物质。挖出后,除去杂质。
                            【性状】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多角形,大小不一。血红色、黄棕色或暗棕色,近于透明。质松脆,断面平滑,具玻璃样光泽,捻之即成粉末。无臭,味淡,嚼之易碎无沙感。不溶于水,燃烧易熔,并爆炸有声、冒白烟,微有松香气。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心、肝、膀胱经。
                            【功效】镇惊安神,利水通淋,活血化瘀。
                            【临床应用】1.用于惊风,癫痫,惊悸,失眠等症。
                            本品有镇惊安神的功效,治疗惊风、癫痫,可与朱砂、全蝎、麦冬等配合应用;治疗惊悸不安、失眠等症,可与夜交藤、酸枣仁、合欢花、朱砂、茯苓等配伍应用。
                            2.用于小便癃闭、血淋等症。
                            本品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活血化瘀,故适用于小便癃闭、血淋等症,可与车前子、木通等药配合应用。
                            3.用于气滞血瘀、月经不通等症。
                            本品具有活血通经、化瘀破症之功,对经闭不通、症瘕疼痛等症,可与三棱、没药、玄胡索、大黄等药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血珀、琥珀、琥珀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五分,研粉,冲服。不入煎剂。
                            【方剂举例】琥珀抱龙丸《活幼心书》:琥珀、天竺黄、雄黄、朱砂、金箔、人参、檀香、茯苓、甘草、枳实、山药、胆南星。治小儿急惊体质虚弱者。
                            编者注:龙骨,龙齿,琥珀这些药材都是些埋藏在地下的,难以再生的物质,长期被人们挖掘使用,虽然药物疗效可靠,可是来源枯竭,市面卖的,参假为多,谨防受骗。





                            IP属地:广东259楼2019-09-07 12:40
                            回复
                              2025-09-05 05:08: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6、珍珠(附:珍珠母)
                              【拼音】Zhēn Zhū
                              【英文名】MARGARITA
                              【来源】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无臭,无味。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入肝、心经。
                              【功效】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惊悸,癫痫,惊风等症。
                              本品能清心经之热而有镇心安神之功,故对惊悸、癫痫、惊风等症,常与龙骨、牡蛎、朱砂、天竺黄、胆南星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目赤翳障,咽喉肿痛等症。
                              珍珠又能清肝火而养肝阴,故内服可用于肝虚有热的目赤翳障;但现在临床上多作外用,以本品配合琥珀、石决明、冰片等药,研细末点眼,以消翳障。本品又能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溃烂,可配合牛黄、青黛、冰片、象牙屑等药,研末吹喉。
                              3.用于溃疡疮面久愈合。
                              本品有较好的收敛生肌作用,对溃疡久不愈合,可单用珍珠粉外敷患处,也可配炉甘石、龙骨、赤石脂、血竭、象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真珠、珍珠、濂珠(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末吞服。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真珍散《证治准绳》:真珠、青葙子、黄芩、人参、甘菊花、石决明、芎藭、甘草。治眼生翳膜,赤涩疼痛。



                              附药:珍珠母
                              【拼音】Zhēn Zhū Mǔ
                              【英文名】CONCHA MARGARITIFERA
                              【别名】真珠母、明珠母
                              【来源】本品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的贝壳。去肉,洗净,干燥。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定惊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烦躁失眠,肝热目赤,肝虚目昏。
                              【用法用量】10~25g,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摘录】《中国药典》






                              IP属地:广东260楼2019-09-12 1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