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零食我读消闲果子
-
30今天看见无锡十大风味小吃中有一款名叫“鸡子杜饼”
-
222抗战十大名将: 01、张自忠 山东临清 02、李宗仁 广西桂林 03、杜聿明 陕西米脂 04、孙立人 安徽肥西 05、薛 岳 广东乐昌 06、卫立煌 安徽合肥 07、傅作义 山西临猗 08、戴安澜 安徽无为 09、王耀武 山东泰安 10、赵登禹 山东菏泽 ================================================ 山东3位,安徽3位,广西、陕西、广东、山西各1位 抗战十大汉奸: 01、汪精卫 广东三水 02、陈公博 广东南海 03、周佛海 湖南沅陵 04、梁鸿志
-
6首先“不”直接读成peh,而不是典型吴语的“弗”。 其次,代词“他”就读他(tho或tha )。 还有其他很多东西,我以前从未听过溧阳话,但这次竟然全听懂了。当然不是溧阳市区话,我猜竹箦方言给没听过的苏北人听大概第一次就能懂60%以上了,而不是一句也不懂。如果给没接触过苏州话的苏北人听肯定一句也不懂的。 我开始听的是一个三十多岁和一个五十来岁的人在讲话。
-
30在今天的泰州兴化一带,不少人称睡觉为“上虎丘”,如果这一觉还做了梦,则管做梦叫“上苏州”。这样的说法很奇特,但并非空穴来风,细数这些人的
-
4同样名词,"大饼"大文读,"大排面"大却是白读,嗯呐(你们)也这样读吗。
-
222
-
17我们发音同“剪tsie”,“剪煞只位子”“剪煞间廊屋”另有古语云“剪煞只茅坑弗作污”,会不会正字就
-
50苏北即江苏北部的概念,通常一种为长江之北的地理观念。想来这是江北人认为自己是江苏省的但是在长
-
18吴语区哪些地方苏北话还是一直有人说的不仅仅是苏北籍会说。我知道在嘉善和嘉兴说的人很多至少在城里比绍兴话主流。上海是没有的,我在上海郊区苏北籍亲戚还是少有的会回苏北的也没见他说过一句,更别论市区了。
-
35这个“帮”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明显是苏北口音啊 听到现在的上海话真不舒服
-
55安静 u zhin 搬家 bu ka 上海人,听上去像苏北口音,特来求证
-
192什么淮化最严重之类的,太硬啊什么的!其实常州话和苏沪嘉小片是不太一样,但和江淮官话也差很多,很多词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且你发音正常点也很嗲的好吗!
-
175为何淮语和吴语(太湖片)能无障碍交流? … 但是吴语和浙江南部所谓的南吴语却无法交流? … 比如,淮语南通话和吴语金沙话能无障碍交流。 … 但是吴语区和所谓的南吴为何不能交流? 是不是说明,吴淮才是文化上的一家人。 … 本人浙江南部人,非苏北人,理性探讨。
-
14比如下面两句用苏属系吴江话说在沪嘉苕吴语听来应该比较不同 "街上大家排队买大饼,买蟹" "鞋带在嚡堆(哪里),摆在鞋架上" 也有别的吴语这两句话都是韵尾高化音吗
-
10951%的吴语+49%的淮语===吴语, 49%的淮语+51%的淮语===淮语 当然上海话的吴语成分要比51%多得多,这里只是打
-
34普遍的说法是胡化的结果,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儿化音是有具体的功能的,能改变词性,具体名词抽象化,或表达小的事物。也就是说儿化音不能乱加,不是单纯的胡人发音不准造成的我在北京话吧见到几位老北京吐槽外地人模仿北京口音的时候总是乱加儿化音,说“西直门儿”,听着很别扭,因为儿化音只加在小的东西上。 我作个外行的猜测,儿化音是不是因为官话里同音字较多,人们为了辨意,自然形成的,不止是因为胡化这只是外行
-
19长,算是最常见的一个汉字了,它在现代汉语里的两个读音和两类字义小学生都可以说出来。但它在我们口语里常用的两个释义,恐怕连一般的大学生也不一定知晓。 1、在应该正常消耗的钱物中挤出部分来叫“长”,读如“长短”之“长”。如,“买畀爸爸的这双皮鞋,是丹丹从每月五百块的伙食费里长出来的。”又如,“老板让他负责开伙仓,每趟都要长两钿,一年下来,竟然长着万把块。” 2、同“剩”,读如方言“仪仗队”的“仗”。如“篮
-
3各位同仁, 关于吴语区的语言发展与传承,我持有以下见解: 我们吴语区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上海话作为吴语的一种代表性方言,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影响力。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上海话的成功经验,在吴语区内部推动形成一种更为通用的口音,以促进区域内的语言交流与融合。正如闽南话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不同方言的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通用闽南话,吴语区同样有着这样的潜力和前景。 同时,我们也应关
-
7永乐元年,随着朱棣定都北京,开始着力培植河北的经济基础。 根据明朝官方文献整理的 《永乐实录》 记载, 朱棣效仿秦始皇当年迁六国富商的举措, 首
-
19请问: 1.吴语区的人如何称呼子女的岳父母/公婆? 2.又如何称呼自己的岳父母/公婆? 把自己的岳父母/公婆叫作“爸妈”是目前普遍现象,但这个是江浙地区一直以来的现象吗?是从何时开始的? 记得有些电视剧里还会听见“小婿拜见岳父大人”,那说明古代不会把岳父母称为父母。
-
27家乡话中某些文字、词语读音已被普通话取代,中老年人却浑然不知,自以为自己讲的是正宗方言。 比如 天然气、然后、当然的“然”读成lan; 县人民医院的“县”读成xian; 大学的“学”读成xue的入声 鱼丸、牛肉丸的“丸”读成wan 瑞安的“瑞安”两字读成rui an 乐清的“乐”读成le 二读成“er”而非“ni” 而且的“而”读成er 项目的“项”读成xiang 巷的“巷”读成xiang 把“结棍”的结误认为是“急”,把“结棍”翻译成“事情很紧急” 把“推板”
-
7
-
5如果说杭州话中的“儿化音”源于北宋东京城(河南开封)官员、百姓南迁至杭州。那么1127年亦即900年前,河南话就有“儿化音”?也许是 至少在李清照(山东人)的《声声慢》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窗儿二字就体现着“儿化音”。 该词曲恰好也写于李清照避难奔走期间,在杭州清波门居住长达23年。 无论如何,九百年前的河南话、山东话应该不是现在我们听到的那样吧。那么,九百年前的河南
-
0本身地域黑这种“华吧风”的行为就很无聊,偏偏还是一位河北网友拿“抗战十大汉奸”来对浙江进行地域黑,这就更让我无语了。成安惨案、梅花镇惨案、潘家峪惨案、五一大扫荡、潘家戴庄惨案,这些都是日军在燕赵大地上的所作所为,我是很同情在这些惨案中逝去的河北同胞的。该河北网友有时间在这里地域黑,还不如去这些惨案的发生地祭奠一下死难的同胞。江浙同胞并不是你们的敌人,当年的鬼子才是你们真正的敌人。
-
107
-
14我说江淮官话的 我们发“ niang niang”第一声
-
123
-
72阿拉老早侪叫儿化音为大舌头或者吊舌头、舌头吊起来讲闲话、口齿不清 现在变成功正宗普通话了伊讲
-
10湖州地区一般将饱满读作can,与水溅出来的溅读音类似,如,格毛豆籽can得来。但文字不知怎么写?请大咖指教
-
142
-
67都是不利于本地语言的推广和保护的行为,好为人师。 只是人家纠的是堂堂粤语,我们是已经根本没几个人会说了还在那里吵你的不标准,好不容易有人出来说方言还要承受自己人的谩骂,然后别人跟看猴子一样不知道你们这群傻子在干什么,人家学都不想学,你们慢慢吵,一笑置之。
-
13
-
0说他傻吧,也不是很傻,说他乖吧,又不乖扎,不尴不尬的境地,却恰如其分,莫非这就是吾地吴地的"大智若愚"一说
-
92
-
71在漫长的古代史中台州可谓是历经沉浮。秦朝第一次实现天下大一统时台州名义上属于闽中郡,实际上仍处在越族自据不听命于朝廷的状态中。到了西汉初年,台州成了东瓯国的一部分,仍不在朝廷的统治范围内。直到汉武帝时期东瓯国在与闽越国的战争中态势不利“国民”被迫迁往江淮地带,汉朝大军进驻东瓯国并在当地设立回浦乡,台州才开始正式进入华夏文明的圈子里。三国时期台州地区不断地设郡立县,逐渐摆脱了汉武帝之前处于“蛮夷之地
-
27也不是一代两代了,感觉好无语。想要融入一个当地群体,最重要就是入乡随俗,语言风俗。 而且,他们都知道,不少当地人对于说河南普通话多少有点反感。 本人由爷爷从菱湖迁移到安吉,在安吉呆了不少年深有感触。
-
5据港媒报道,近日有内地网友在社交网发文,认为轻铁路线较为复杂,却只有广东话及英文报站,而没有设有普通话广播,他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于是上网询问原因,并抱怨“内地人还真的听不懂”。
-
1就是读如 熬。比如,买鞋子熬大一码。你们这边说吗
-
47吴文化在长兴属于强势还是弱势?当地的河南人跟吴语区的人交流用什么语言?长兴吴语人群能说河南话吗?河南人对湖州肯定说离心离德的,但是吴人对湖州又是什么看法呢?